心理教育

网络课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教育 > 网络课程 > 正文

人际交往中的良性认知

发布日期:2022-04-01    作者:李凤梅     来源: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    点击:

我们生来就决定了需要和他人发生联结和交往,而交往的状态也是衡量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。但总是有人说,“我总是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焦虑,要怎样做才好呢?”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,人是一个拥有认知、感受和行为的媒介,这三者是个三角形的关系,三角形的三个点是流动的,即,任何一个点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两个的变化。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。 其中,情绪是我们最先感受到的和让我们不舒服的,要使情绪向期望的方向改变,就需要我们去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行为。那么人际交往中有哪些适应良好的认知可以帮到我们呢? 一、 学会自我关爱,接纳不完美,识别那些对自我的打压式看法。人无完人,我们总会有各种小缺陷,各种想法,或是不经意间养成的行为习惯等,慢慢就形成了对于自我特有的稳固的看法---这就是核心信念。 针对自我的不良的核心信念主要表现为:我不可爱、我没有价值、我没有能力。这些信念在无意识中主导着我们的情绪和与他人的交往模式。只有当我们能够认识到并尝试去改变这些负性信念时,我们的情绪才会慢慢好起来。没有人因为你的完美与你一路相随,却有人因为你展现出的真实而愿与你相约 同行。 二、对于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说有一种替代想法会很有用:我没有那么重要,他人也不代表地狱。如果你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让周围人说三道四时,不妨试着换一种想法:对于忙碌的他人来讲,我在他们心中没有那么重要,并不值得他们总是关注我;即使我处于尴尬状态,他们也没有精力去故意打压我。 三、识别和修复脑海中的思维陷阱,实现人际认知的灵活性。 一般在人际社交中时常伴有情绪困扰的人,他们身上常见有三种思维陷阱:一是高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;二是灾难化预判,认为结果将是糟糕透顶的;三是我很弱小,低估了自我的应对能力。 那么,如何降低自己在交往中的焦虑呢?可以对我们以上的三种思维模式进行识别和重评。对于“高估可能性”,我们可以基于以往自身的经验,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客观的预判;如何去“灾难化”呢?可以尝试对让我们害怕的后果进行再评价,并尽力去发现自身 应对此类事情的能力。比如,当你一想到明天要当众发言时,你久久无法入睡、、、、、、当你意识到这个状态时,先要按下暂停键,其次可以问自己,我这是怎么了?是焦虑吗?是什么让我这样呢?哦,此刻好像我脑子里有一个想法---我若是到时出错别人就会瞧不起我。那---这个想法它符合现实吗?是不是我夸大了出错的可能性呢?即使出错别人就会瞧不起我吗?我之前是怎么应对的呢?这是不是我的思维陷阱呢?换个想法我的情绪又会怎么样呢?…嗯,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!哦,原来是这种想法让我焦虑不安。那么我是可以调整我的想法来让情绪平缓下来的。 四、人际困扰中脑子不好使时,先付诸行动,让自己先回归常态。举一个例子,你和一群人在河边行走,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河里。这时摆在你面前的可能有两种选择:第一种选择是,你继续呆在水里慢慢思考,是自己不小心掉进水里还是别人把自己推进去的?若是别人推,他们是故意还是无心呢?第二种选择是,尽快付诸行动,设法让自己先爬上岸,回到最基本的安全轨道中来。 五、真诚和善意比任何交往秘籍都管用。良好的人际交往中虽然有很多技巧,但不可舍本求末,盲目去追寻所谓的技巧而忽略了作为一个常人身上人性的部分,那就是真诚与善意。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的话,那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尝试,从身边的交往做起,要么调整自己固有的想法,要么尝试付诸行动,相信你会体验到与他人共处的快乐,并发自肺腑地想要告诉对方:遇到你真好!

上一条:自我意识,让我们变的更好
下一条:生命意义与幸福生活

返回顶部